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,一直去做,然后,靜靜的等待時間的回報!----羅胖
若干年后,當人們回顧2015,大多數軸承圈的人會認同這一點:軸炬網的出現,乃是那一年間,中國軸承界特別特別重要的事!
是的,作為一群在軸承行業摸打滾爬了10余年的年輕人,我們深刻的體味到中國軸承人的困頓與迷茫、理解他們的艱辛與渴望。 我們愿意用我們的激情與智慧、勤勞與執著,去為這個群體做一點事情,讓這個行業走向健康、走向光明! 我們愿意付出100%的努力去換取這個行業哪怕1%的進步!
中國軸承現狀之---信息的閉塞
沒錯,你沒有看錯,在互聯網如此普及,地球村的概念已經叫了十多年的信息時代,中國的軸承人,依然深陷于信息閉塞的環境下。 試想下,當下80后、90后的軸承人,有多少人敢說對所謂的老代號是熟稔于心的? 除了INA、SKF的常規產品,有多少人敢說對于nadella、winkel等等小眾的強勢品牌的產品是了如指掌的?
信息的閉塞緣于代際知識的斷層。 對于自50年代從蘇聯繼承過來的一眾軸承老代號,老一輩的軸承人是打他們十六七歲進廠的時候就開始接觸,幾十年下來已然形成了條件反射般的記憶了。然而對于新生代的軸承人,尤其90年代、00年代以后進入軸承圈,一直從事外貿業務,與歐美國家打交道,每天接觸的只是INA、SKF名字的人來說,又有誰看到老代號不是一頭的霧水呢? 筆者的一個朋友,廠里專業生產沖壓外圈滾針軸承十多年了,廠里六七個業務員,問他們 HK2016、BK1010,沒有一個人不知道; 問他們 67941/45、SZ-439, 沒有一個人可以不翻資料就知道。
信息的閉塞緣于國際大廠的屏蔽。 兩年一屆的軸承展,很多人的體會是,國際大廠的露面越來越少了,展出的東西,也越來越沒新意了。 是因為他們不重視中國的市場嗎? 非也,體量龐大、發展迅猛的中國市場,對任何一個行業,都是不容忽視的,軸承也不例外。 國際大廠之所以展會的表現如此差強人意,緣于他們對中國同行的恐懼。是的,中國人的學習能力、模仿能力太強了。 再先進的技術、再強大的產品,只要被中國人看到,那么很快就會出現性價比超高的同類產品。 所以,對于國際大廠,中國的行業展會,就成了雞肋式的走過場。 筆者的工廠做SL滑輪軸承十多年了,那么多年的軸承展上,從來沒有看到過INA的一份SL軸承的資料,然而在去年的一個自動化展會上,卻意外的從INA的展臺上獲得了這樣的一份寶貝。